7月18—19日,纺织之光科技教育基金会一行3人赴浙江省现代纺织技术创新中心、东华大学,对“纺织之光”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项目进行回访考察。
回访浙江省现代纺织技术创新中心: 项目名称:超细介孔玻纤棉毡复合膜阻隔材料的研制与产业化 7月18日,纺织之光基金会一行前往浙江省现代纺织技术创新中心(鉴湖实验室)对“纺织之光”中国纺联科学技术奖一等奖项目“超细介孔玻纤棉毡复合膜阻隔材料的研制与产业化”进行回访。浙江省现代纺织技术创新中心副主任戚栋明、科研发展部部长仇旭,项目组成员、副研究员李家炜、博士朱晨凯等主要完成人参与座谈交流。 超细介孔玻纤棉毡复合膜阻隔材料的研制与产业化项目获得了2023年度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,项目主要完成人为戚栋明、杨晓明、张焱、李家炜、朱晨凯、周岚、夏厚君、吴金丹、郭仁贤、李耀邦、季鹏、涂大记、严小飞、王振朋、胡德林,主要完成单位为浙江理工大学、浙江福莱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、现代纺织技术创新中心(鉴湖实验室)、南京玻璃纤维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、浙江欧仁新材料有限公司。该项目创新设计出以超细介孔玻纤棉毡为芯材、多层复合阻隔薄膜为封套的材料结构,在超细介孔玻纤及其疏水棉毡、石墨化聚酰亚胺PI的多层阻隔膜、超声波响应热合胶及真空封装技术等方面取得突破,集成创新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性能阻隔材料产业化成套技术,实现了规模化生产。
产业集聚释放科创活力
朱晨凯介绍了获奖项目的立项背景与总体思路,创新点及技术内容、技术先进性与知识产权,应用推广及经济社会效益等重要信息。项目获授权发明专利25件(含欧美专利2件)、实用新型专利5件,制定国家和行业标准各1项。项目建成生产线5条,项目技术衍生出系列产品,已成功应用于ARJ21支线客机、航空发动机、5G手机阻隔膜、建筑保温等领域。项目突破了国际巨头的专利技术壁垒。在玻纤超细介孔化、PI膜石墨化、多层复合膜结构设计、超声真空热封等方面,实现了与跨国企业的并跑或进口替代;形成了高端阻隔材料成套技术体系。对我国特种纤维、功能膜及其复合阻隔材料的技术进步起到积极促进作用;形成了一支面向高端阻隔材料国家战略需求、对标国际顶级技术产品水平的科研人才队伍,可助力产业用纺织材料专精特新发展。
与会人员对项目的产业化应用、跨界融合、产业链上下游合作等情况进行了交流。戚栋明谈到,除了已明确的高端应用场景,该项目也在着眼民用领域的拓展,积极探索更大的应用空间。他进一步谈到,应用基础研究项目的推进具有重要意义。在该类项目的推进过程中,首先要考虑其是否具有明确的应用场景,其次要考虑企业实际需求,将成本控制作为重要考量因素,第三,还应充分考虑应用基础研究的可拓展性,深入考察其是否具备实现大规模应用的潜力和能力,以确保项目的长远发展和持续效益。